高粱基于GBS的GWAS案例分享
標題:
A Large-Scal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of Ethiopian Sorghum Landrace Collection Reveal Loci Associated With Important Traits
期刊: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IF = 4.106)
研究背景:
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在世界總產量和種植面積方面是世界上繼小麥、水稻、玉米和大麥之后的第五大最重要的谷類作物。高粱是非洲、南亞和中美洲半干旱熱帶地區數百萬最缺乏糧食保障的窮人的主食作物。東非地區、埃塞俄比亞及其周邊地區被認為是高粱的原產地和多樣性中心,并為全球高粱遺傳改良做出了貢獻。來自該地區的種質具有各種性狀的巨大遺傳變異,但對大多數性狀的遺傳結構知之甚少。
研究材料:
采集自埃塞俄比亞的1425份高粱種質
主要研究結果:
埃塞俄比亞高粱種質在株高(90-533 cm,平均323.31 cm)上表現出較高變異性。方差分析表明,株高只要受遺傳因素影響,基因型差異是主要的變異來源。黑穗病發病率在不同環境(年份)中疾病嚴重程度存在較大差異。

株高和黑穗病損害評分的方差分析
在本研究中,ADMIXTURE分析在K = 11時顯示出最佳的遺傳結構。在11個亞種群中,約65%的基因型具有較高的祖先歸屬系數,其可能性大于0.60。剩下的35%代表高混合型。主成分分析(PCA)顯示兩個主成分(PC1和PC2)解釋了總方差的最高比例。

高粱的群體進化分析
針對高粱的8個性狀(株高、有無芒、穎蓋、中果皮顏色、圓錐花序形狀、抽穗長度、抗黑穗病和雄性不育)進行GWAS分析,獲得102個與下列性狀具有顯著相關性SNP位點。8個SNP位點與芒的存在和缺失顯著相關,位于3號染色體;位于2、5、6號染色體上的24個SNP位點與圓錐花序形狀顯著相關; 6號染色體上的一個SNP與抽穗長度顯著相關;與中果皮相關的15個SNP位點位于1、3、4號染色體上,其中13個位于1號染色體,并且表現出很強的連鎖性;與穎蓋相關的2個SNP分別位于1號和6號染色體上;26個SNP位點與株高顯著相關,其中14個在9號染色體,8個在7號染色體,2個在8號染色體,1個在5號和2號染色體;17個SNP位點與黑穗病顯著相關,其中12個在6號染色體,4個在8號染色體,1個在3號染色體;與雄性不育相關的位點在1、4號染色體上,其中8個在4號染色體上,1個在1號上。以Sorghum bicolor version 3.1.1為參考基因組確定相關基因。
連鎖不平衡分析顯示,在與不同性狀顯著相關的SNP中,穎蓋R2最低,其他幾個性狀的R2均較高。株高相關獲得4個單倍型,與圓錐花序形狀和抗黑穗病相關均獲得2個單倍型,芒的有無、中果皮顏色和雄性不育均獲得1個單倍型。

高粱8個性狀GWAS分析的曼哈頓圖及LD圖
研究意義:
建立了代表埃塞俄比亞高粱復雜種質的自然變異遺傳結構。該研究有助于控制農藝性狀的基因和等位基因的鑒定,為分子育種提供了分子標記來源。
參考文獻
1. Girma G, Nida H, Mekonen M, et al. A large-scal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of ethiopian sorghum landrace collection reveal loci associated with important trait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9, 10: 691.
2. Li N, Zheng H, Cui J,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and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of alkalinity tolerance in japonica rice germplasm at the seedling stage. Rice, 2019, 12(1): 24.
3. Yang Y, Wu L, Wu X,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Growth-Related SNPs and Genes Using GWAS in Brown-Marbled Grouper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Marine Biotechnology, 2020: 1-14.